北京时间 :

报社简介

《金融时报》社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详细>>

相关知识

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时间:[2020-10-29 10:38]

  尽管对于全人类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是场重大灾难,然而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能源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机遇。

  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以及投入大量资金,提振就业,助力经济的复苏。若大量的资金能更多地投向绿色行业以及助力削减全球净碳排放项目,那么在实现提振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同时,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投资助力绿色复苏

  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长期挑战,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时至今日,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绿色投资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环保问题。推动全球经济以及能源的绿色转型,既有利于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全球经济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各国(尤其是排放大国)需要联合采取行动,在稳步提高碳价的同时大力推动绿色投资,从而减少碳排放,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015年制定的《巴黎协定》的目标之内。

  “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应广泛实施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措施,在短期内,通过投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全球经济活动。而在中期内,随经济从矿物燃料转向清洁能源技术,产出仅将受到有限的影响。相对于政策不变的情景,这种一揽子政策能够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和灾害风险,从而显著提高本世纪下半叶的收入水平。”IMF表示。

  与此同时,全球能源向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方向转型,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国际能源署(IEA)在《能源技术展望2020》中提出,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后果,全球能源系统必须大幅减少排放。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令全球各主要国家实施了严格的社交隔离和经济封锁措施,人们的出行受到显著限制,进而令与汽车出行、旅游业以及航空业相关的化石燃料需求出现明显下降。而原油等化石燃料消费的下降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窗口期。

  IMF认为,经济政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可以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一是影响能源构成(即高排放与低排放能源的比重);二是影响能源的总用量。各国在初期应选择为绿色投资提供激励——投资于清洁公共交通、将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电网以及改造建筑物以提高能源效率。而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在疫情后复苏的最初几年里提振全球GDP和就业。第二,绿色基础设施将提高低碳部门的生产率,从而鼓励私人部门对其进行投资,并使私人部门更容易适应更高的碳价。

  绿色转型持续中欧并肩而行

  事实上,全人类需要直面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而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以及可持续方向的转型也正在进行。欧盟在其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中表示,其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之前实现“气候中和”,并且欧盟已将‌“加快向低碳和可持续经济转型”放在其疫情后刺激策略的核心位置。

  据报道,法国政府9月公布的规模约1000亿欧元财政刺激计划中,有约30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转型方面,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建筑部门。而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日本将在2050年左右实现把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因此,日本政府或将收紧对电力、冶金和汽车产业公司的环保要求。

  而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以及能源转型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短期延迟,政策仍将继续扶持能源转型。疫情已改变国家政策的优先级和预算,并且部分变化将加快向能源脱碳的转型。”渣打银行在10月全球展望中表示,在推动可持续脱碳方面,中国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目前,中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截至2020年8月末,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0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92.8亿元。而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措施,2005年以来,我国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192万吨、氮氧化物约1130万吨。



www.jrsbsw.com 金融时报